北京回龙观城市综合体
区位及可达性
轨道交通13号线回龙观站可到达项目基地,但现状南北向道路由于轻轨和铁路的阻隔缺乏联系,公交车和出租车均较少,公共交通可达性弱。
对本项目产生影响评估:
1、回龙观地区交通等市政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还不健全,商业服务设施如超市、商场这些业态还并不丰富。
2、本地区居住人口密度大,潜在消费群体数量庞大,潜在购买力亦相当大,给本项目的发展定位带来巨大市场机遇。
3、但人口及家庭构成的复合状况,为本项目准确定位,迅速积聚人气和差异化竞争带来新挑战。
基地内部现状
基地现状为停产面粉厂旧址,有四条城市道路围合而成。
地势平坦,废旧工业厂房若干,植被原始茂盛。
相对寸土寸金的地价,现状建筑基本无保留的操作可能。
核心问题
1、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对新建购物中心人气迅速聚集的重要性。
2、潜在的购买力群体的消费习性决定了本项目的综合特性。
3、车行尺度与人性步行尺度之巧妙过渡与结合。
4、项目策划、城市规划、建筑设计、景观设计以及实施策略通盘考虑。
5、酒店、办公、住宅与综合体的功能联系与开发策略。
6、规划设计需满足易到达性、易描述性、易识别性、易参与性的特质。
解决策略
1、与公共交通部门合作,引入公交线路与站点,开通免费通往周边主要客源地的巴士,打造公共换乘目的地。
2、根据消费人群人口结构、年龄层次、家庭构成、消费层次、审美趋向、出游习惯和消费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商业项目及游线设置。
3、入口空间的景观可识别性与地标性,方便使用者进入以及内外空间感受不同的转换。
4、需体现在交通综合设置、项目及商业业态布局、购物游线组织、商业服务集结模式、内外环境营造,住宅、酒店、办公和综合体对环境品质的不同需求。
5、酒店、办公、住宅与综合体的既要保证相对独立开发的可能性,又要考虑开发分期的可操作性,几者可独立开发也可组合开发,为开发留有较大的市场弹性空间。
6、在视觉通廊交汇处以及城市主要街道商业界面需给公众传达地标性、独特型以及易趣味性的形象及心理印象。
效果图